赣南苏区振兴10周年:今朝更美好 融湾创辉煌
2022/07/12 来自 赣州智研院

2012年6月,在习近平总书记直接关心推动下,《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实施,赣南大地开启了振兴发展的新征程。

10年来,赣南苏区经济快速增长,交通建设四通八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人才荟萃共谋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整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人才是基础,科技是支撑,产业是关键。江西赣州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和工业倍增升级行动,加快实现产业结构转型、生产方式转变、发展动能转换,努力构建“1+5+N”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跃升之路。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高层次人才的聚集,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基础。《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和引智项目向原中央苏区倾斜,鼓励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赣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打造天下英才重要首选地的实施意见》和《江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修订)》等重大政策,出台了“人才新政30条”“补充措施18条”、《赣州市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赋能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人才政策,以打赢人才引育“主动仗”、构建人尽其才的“新格局”、种好拴心留才“梧桐树”。


得益于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赣州市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取得显著成效,人才活力成为发展动力,为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于2019年4月挂牌成立的赣州市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赣州智研院”),在赣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及中国工程院的院士专家帮扶下,成立以来选聘了21名技术专家,从深圳、东莞、杭州和宁波等地引进技术人才18人,引进人才中有10人是“赣才归赣”;搭建了高层次人才俱乐部,打造人才“AI 智能服务平台”,开发人才疗养小程序,为赣州市274位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服务;与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建立广泛的项目合作,带动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企业和人才团队入赣,推动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与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各本地院校建立深入合作机制,共建数字人才实训基地,探索人才培育创新模式。整体上赣州智研院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服务、数字人才培育等方面作出了贡献,为赣南苏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2年5月8日,伴随着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下达开工令,由赣州智研院负责投资建设的赣州市院士专家成果转化平台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1.3亿元,将整合中国工程院、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华南理工大学等资源,规划建设院士专家成果转化平台示范园,持续开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科研领域研学活动,探索、实践院士专家重大成果产业化机会。项目将加快打造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汇聚平台,凝聚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力量,荟萃一批批科技成果在赣南苏区落地、开花、结果,为赣南苏区的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科技和平台支持。

随着赣州市院士专家成果转化平台等重点项目的落地,赣南苏区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有望打造赣粤闽湘区域性人才高地,成为革命老区人才改革示范区,形成“人才成就赣州、赣州成就人才”的良性循环。


“1+5+N”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凸显

创新引领,链式发展,赣州“1+5+N”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凸显。为构建更具竞争力和赣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赣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赋能行动和工业倍增升级行动,着力培育1个5000亿元、5个2000亿元和N个500亿元产业集群,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近年来,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多次强调要以“高大上、链群配”思路铸链强链补链稳链扩链,增强特色优势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此后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在全市深化发展和改革双“一号工程”推进部署会上强调,要通过“数字大脑+实体工厂”的方式,推动制造业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赣州智研院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相关指示,聚焦赣州县域特色产业升级,形成对企业 510 份“五位一体”调研诊断分析报告,为赣州产业集群升级探索出了“链群配+产业数字大脑+实体工厂”的最佳发展路径,持续赋能“1+5+N”县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引导各地立足本地优势、产业特色、资源禀赋,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产业集群数字化发展。

从铁板斧式的“草根经济”起步,南康家具产业用十年时间,完成产值从百亿元到超2000亿元的跨越。精彩答卷的背后,科技创新至为重要。依托赣州智研院打造的“一网五中心”等平台,南康家具产业补齐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短板,基本形成“半小时配套圈”,正迈向“家具+家电+家装”全产业链发展的新天地,2022年,由南康创新中心作为集群发展促进机构的“江西省赣州南康现代智能家居产业集群”成功进入国家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项目。

从最上游的萤石、岩盐开发,到氢氟酸等初级产品加工,再到高附加值的锂电新能源材料、含氟高分子材料生产,会昌氟盐化工产业依托赣州智研院打造的“三位一体”智慧园区,划出亮眼的上扬曲线,朝着氟盐新材料方向转型升级,呈现裂变发展态势。

南康现代家居产业、会昌氟盐新材料产业,只是赣州老区加快产业振兴、推动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此外红色文旅、电子信息、竹木新材、鞋服产业等多个有特色、有潜力的优势产业集群正以“链群配+产业数字大脑+实体工厂”为创新发展模式快速转型升级。

放眼今日赣南,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平台、新业态持续涌现,一个个科技含量高、带动效应强、市场前景广的特色优势产业聚链成群,为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让这片红土地焕发着勃勃生机。

数据显示,2021年,赣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8%,比2015年提高3.7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赣州市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7.4%、22.2%、22.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2.4%、30.3%、40.0%。“1+5+N”产业集群集聚效应逐步凸显。


拥抱大湾,未来已来

10年前,《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开启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之路;10年后,国家发改委印发《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再次启动赣南苏区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强调,要打造江西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也号召全市上下正弘扬苏区精神,快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赣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赣州是江西对接融入大湾区的最前沿,也是大湾区联动内陆发展的腹地。全面融湾是赣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赣州主动对接、全面融入,积极推动与大湾区基础设施互通、产业互补、市场融合、资源共享,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打造跨省区域合作典范。

江西省委书记易炼红主持召开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暨省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全面深化开放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建设取得更大突破。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拼搏之心、奋进之态深入推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全力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加快实现苏区融湾区、老区换新颜。

2022年一季度,全国28省市GDP增速,江西以6.9%雄踞榜首,赣州生产总值破千亿,GDP增长7.4%,其中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新开通5G基站1020个,新增上云企业437家,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2%、22.3%。

\作为省级数字创新平台,赣州智研院将立足省双“一号工程”发展机遇,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及中央、省、市关于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决策部署和数字经济发展新理念,举全院近百名技术人才之力,围绕赣州“三大战略”,以数字经济为特色,依托李培根、吴义强等特聘院士专家资源,投资1.3亿元在赣州经开区着力建设赣州融湾产业“研究院”、院士专家重大成果转化平台,打造数字项目“示范园”、投资合作“小飞地”、人才集聚“准航母”,主动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以“链群配+产业数字大脑+实体工厂”的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赣南苏区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为赣南苏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扫描二维码
关注赣州智研院微信公众号